TL;DR
這篇文章分享如何透過 Readwise
+ Obsidian
的組合,建立自動化的知識處理流程,減輕大腦的「記憶」&「組織」負擔,提高知識輸入的效率。
前言
過去在閱讀時,常會陷入一種天人交戰的處境 :
- 如果閱讀時不做筆記,看完後沒過多久就會忘記了!
- 如果邊閱讀邊做筆記,感覺閱讀體驗受到很大的影響。
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? 既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留下紀錄,又不會因此影響閱讀的體驗?
嘗試了一段時間後,我發現透過 Readwise
+ Obsidian
的組合,能夠有效改善這個痛點。
What is Readwise ?
Readwise 是我第一個正式訂閱的數位工具,旗下有兩個主力產品 :
- Readwise.io : 統一收攏數位世界的所有 Highlight,讓使用者在有空檔時再一併檢視、處理。
- Readwise Reader : 整合了多種功能的網頁閱讀器,我很喜歡 Read-it-later、RSS 訂閱管理, 電子報閱讀等功能。
Readwise
提供新用戶 30 天的免費試用,我使用了 2 個禮拜就決定要訂閱了,本篇文章即是圍繞在 Readwise
的核心功能建構而成,如果有興趣的讀者,歡迎到官網嘗試看看。
Step 1 : 使用 Readwise 提高閱讀體驗
在探索解決方案的旅程中,我們第一個想解決的問題是:
如何避免「寫筆記」造成閱讀體驗的破壞?
Readwise
有一個很棒的功能:提供各種瀏覽器的擴充功能,讓使用者可以在閱讀網頁時「直接 Highlight 內容」並且「即時留下評論」:
而這些 Highlight 的內容、留下的筆記,可以事後在 Readwise
的頁面統一查看 :
對我來說,這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情。
過往在閱讀時,如果看到不錯的內容想要留下紀錄,需要「開啟筆記工具」、「建立頁面」、「紀錄心得」、「附上原始來源」等步驟,完成上述步驟後,要再回頭閱讀時,常發現心境和思緒已經被打亂。
使用 Readwise
後,可以直接在有感的段落標記、留下心得,接著繼續閱讀,大大提升閱讀的流暢度。
這些 Highlight 的段落、心得都會被收攏在 Readwise
中 :
Step 2 : 將 Readwise 紀錄的素材轉換成 Obsidian 筆記
當我將資料全部收集到 Readwise
後,我需要做的事情就只是 :
“在有空的時間,整理
Readwise
儲存的「素材」,把其中有意義的內容,重新轉換成筆記留存”。
這種從「素材」轉換到「筆記」的過程,其實正是這陣子風靡的「卡片筆記法」所提倡的概念。
但畢竟 Readwise
和 Obsidian
屬於不同工具,在整理時需要不斷在不同平台切換,感覺有點不方便。
所以第二個問題來了 :
如何有效率地將
Readwise
收集的內容轉換到Obsidian
呢?
我們透過 Obsidian
強大的 Community Plugin 解決這個問題:由 Readwise
官方開發的 obsidian-readwise,能夠在 Obsidain
開啟時,自動將 Readwise
的內容匯入至 Obsidian
中。
匯入成 Obsidian
的筆記後,筆記格式如下圖所示,其中包含「原始 Highlight 的段落」以及「當時針對該段落留下的 Comment」:
當 Readwise
中的內容都被自動轉換為 Obsidian
後,可以統一在 Obsidan
處理這些資訊,不再需要進行跨平台的切換。
Step 3 : 透過 Dataview 管理「未處理」的素材
當 Readwise
匯入的「素材」和知識管理的「筆記」同時都存放在 Obsidian
後,我們可以在自己有空的時間,重新對這些「素材」進行處理,可能是:
- 將素材重新改寫後,放到個人知識管理庫中
- 原先的素材重新檢視後,發現已經沒有留存的必要,直接移除
這時,我們遇到了下一個問題 :
這些已經被「處理」過的「素材」,我們該如何區分呢?
[Obsidian] 在近期更新後,替每一則筆記都加上了 “Properties” 功能,當我們在筆記的開頭輸入 ---
,就能夠自定義筆記的 Metadata。
以下圖為例,可以看到在 “Properties” 中我們可以定義不同類型的資訊,包含時間、Tag…,這對於管理「筆記」來說相當方便,能夠自定義多樣化的屬性來進行區分:
而 obsidian-readwise 可以讓使用者自定義「 Readwise
的素材匯入 Obsidian
後的格式」,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是 : 當這些素材被匯入為 Obsidian 筆記時,自動在 Obsidian 筆記中加上一個預設的 Check box “Processed”:
obsidian-readwise 中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設定格式,將 Readwise
的素材匯入 Obsidian
時,能夠依照使用者的需求,將 Readwise
紀錄的屬性 (例如:作者、日期、原始網址…) 轉換為 Obsidian
的特定格式,在這個步驟我們正是將這些資訊轉換為 Obsidian
的 Properties 格式,並且額外新增一個 Processed
的 Checkbox,用來識別這則素材是否已經被處理過:
透過 obsidian-readwise 的設定,我們確保了「所有 Readwise
匯入的 Obsidian
筆記都有相同的 Properties」,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透過 Obsidian
強大的 obsidian-dataview plugin 來進行管理。
dataview plugin 讓使用者可以透過特定的 Query 語法,來快速篩選出符合條件的 Obsidian 筆記。
我們透過 dataview plugin 建立一個看板,目的是「抓出所有 Processed
屬性尚未被勾選」的筆記 ⇒ 也就是尚未處理過的筆記素材 :
這個看板扮演的角色,是當我們有時間「處理」素材時,能夠一眼判斷出「哪些素材尚未被處理過」,以下圖為例,在看板中可以看到這些素材的「標題」、「作者」、「處理狀態」… (基本上就是將 Obsidian
的 Properties 轉換為欄位顯示) :
這些未經處理的素材,可以在有空閒時重新閱讀,並將有價值的知識點轉換至真正的「筆記」中 :
當這些「素材」已經處理過,資訊已經被轉換至「筆記」、或是因為「沒有感覺」而捨棄後,我們就能將剛剛的 Processed
屬性打勾,此時 dataview 就不會再顯示這些素材 :
結論 : 分離「閱讀」和「做筆記」,專注在當下
重新調整知識流的處理流程後,我發現最大的收穫是 : 能夠更專注於當下做的事。
在閱讀時,我只需要專注在當下的內容,以及有感而發時,透過 Readwise
留下想法,不需要思考「我該把這些東西放在哪則筆記?」、「這些內容該如何編排?」,單純紀錄當下的心得,就能繼續閱讀。
在這樣的過程中,我們透過 Readwise
減輕了大腦的「記憶」壓力:
而當我有一整段的空閒時間,想要整理過去這段時間累積的「素材」時,不需要重新「尋找」未經處理的「素材」有哪些,而是專注在「將素材重新轉換為個人知識」的過程,藉由 dataview 強大的篩選功能,來減輕大腦的「管理」壓力:
在兩種情境下,我們透過不同的數位工具減緩了大腦的「記憶」和「管理」壓力,就能夠讓大腦更專注在它最擅長的事情:思考。
透過 Readwise
+ Obsidian
組成自動化的處理流程後,我感覺知識的輸入效率顯著地提高了,不論是在網路上「收集素材」或是將素材「轉化成知識」,都變得單純許多,在當下只需要專注一件事情即可。
如果你對於 Readwise
或是 Obsidian
有興趣,或是在實作知識處理流程的過程中有任何問題,非常歡迎你留言或是直接來信交流!
祝福大家都能建構出適合自己的知識管理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