諮商,踏上認識自己的旅程

Posted by MingLun Allen Wu on Friday, July 11, 2025

遲遲沒踏出的那一步

幾個月前,我開始諮商了。

諮商對我來說,一直都是一件「有益健康」的行為。

除了身邊親近的家人外,我很喜歡的 Podcast 《How to 人生學》 的前製作人 Keira 也曾在節目中談到她與諮商師的互動,我也很喜歡其中邀請朱芯儀諮商心理師的那一集: EP297|如何找到一位適合自己的心理師?

我一直知道它有幫助,卻遲遲沒有踏出那一步 - 直到那天為止。


當情緒與身體都崩潰

為什麼會踏進諮商室?

前段時間發生了不太好的事情,讓我的情緒崩潰,進入一種身心失調的狀態。

我試著用理性、過去練習過的冥想與 Journaling 來調節情緒,但感覺整個人像是壞掉的系統,進入「半失能」狀態。

原本讓我覺得有意義的事,也突然變得無所謂。甚至影響到生理狀態,感受不到飢餓、開始變得淺眠、焦躁。

持續了一段時間後,我意識到短時間內,我無法靠自己調節,而我的身體狀態恐怕也沒辦法讓我拖太久。

我知道自己需要尋求協助。


諮商帶來的是什麼?

在踏入諮商診間前,我其實會懷疑:「這真的有用嗎?」

是不是說出我卡住的點,然後等待諮商師給我一個建議、一個答案,接著困擾我的問題就會消失,而我就能變得更堅強,成為一個強化版的我?

這個過程是這樣運作的嗎?

聽起來不太合理,那如果不能解決我的問題,諮商的幫助到底是什麼?

現在的我會說:

諮商不是一個尋求答案的地方,而是提供對話的空間。

這個空間除了是「我」和「諮商師」對話外,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「與自己對話」的空間。

我很喜歡諮商師分享的一句話:

其實自己才是自己的專家。

沒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了。

那些曾經經歷的喜怒哀樂,或許在記憶裡模糊了,但在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,掌握最多真相的人,往往就是我們自己。


內隱記憶

開始諮商後,我最大的改變是:我變得更習慣,也更願意去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。

我想分享一個我從書中學到的概念:「內隱記憶 (Implicit Memory)」:

它指的是:

我們的身體會記住那些強烈的情緒經驗,甚至比大腦還牢靠。 儘管意識層面忘記了,但當相同的場景、語氣或情境再次出現,身體會像本能般的啟動情緒反應。

舉個實際的例子:我發現我非常不喜歡被「整」的感覺。即使只是朋友開個玩笑,如果我認真回應後,發現其實只是一場「整人遊戲」,我會瞬間暴怒。當下我無法控制自己,事後卻覺得自己反應太大。

為什麼會這樣?此時此刻我還沒有答案,除了我以外,也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。

但我想這是一個線索,幫助我開始了解自己。

我開始在情緒被觸發時,不急著反應,而是先問自己:「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情緒?真正的原因是什麼?」

所以,我會說諮商最珍貴的地方,是讓我踏上一條「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」。

我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了解自己 - 很多過去我以為理所當然的反應、習慣、選擇,背後藏著更深的原因。

比如說:我一直以來都很追求「自我成長」,甚至到了有點病態的程度,什麼都要連結到「這對我有幫助」、「這可以讓我變更好」。

在諮商的過程中,開始問自己:「為什麼我那麼需要成長?」

在寫這篇文章的當下,我認為答案是「因為我極度缺乏自信」,我的潛意識相信:只有不斷成長,我才值得存在。我知道這樣的信念不合理,但也因為意識到了,我才有機會改寫它。

或許過了三個月、三年,我會有不一樣的答案,沒關係,重要的是我會繼續練習和自己對話。


如果你正在考慮諮商…

我相信每個人對諮商的感受和關係都不同。

我原本是為了處理當下的困境而踏入諮商,但漸漸地,我把它視為一個可以學習「陪伴自己」、「與自己對話」的空間。

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,是想送給那些曾經在心裡冒出一個念頭:「我是不是該去諮商看看?」的人。

或許你正走在生命的低谷,或許你感覺自己好像「應該要撐得住」,卻怎麼樣也找不回平衡。

請你知道:你不是沒用,也不是太脆弱,只是當下的內在設定,讓你暫時無法獨自度過

我曾經希望透過諮商「回到過去那個比較好的自己」,但我後來明白 :

正是那個「比較好」的我,在某一天崩潰當機。

我不再強迫自己回頭,而是慢慢前行,試著往一個更能照顧自己、理解自己的方向走去。

如果你此刻認為生活中暫時還不需要諮商,那很好,願你持續穩穩地走在自己的節奏裡。

但如果你正卡住、正在思考是否踏出尋求協助的那一步,我想對你說:

這條路不容易,但你不孤單,也值得擁有陪伴。

願你能找到陪你一起走一段路的人,也願你在這段旅程中,能一步步地穿越黑暗。

祝好。


About Byte & Ink

我會定期在部落格分享不同主題的文章,目前包含:

如果你覺得內容有幫助,歡迎你點此訂閱我的文章,你的訂閱會帶給我更多動力,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!

感謝你的閱讀,我們下次見!



See Als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