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Reading with ML - 04 】別把你的錢留到死

Posted by MingLun Allen Wu on Friday, June 14, 2024

About Reading with ML

Hi~ 歡迎來到 Reading with ML 系列文章,我希望在讀完一本書後,在此分享我最有感覺的幾個知識點。

這些內容「不會」包含整本書的完整知識,我更希望能透過這個系列分享好書,以及在我閱讀過程中的反思與連結。

如果對於內容有任何想法,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,一起交流想法! 😃

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接收到新文章,也非常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


The book cover


誰適合讀這本書 ?

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:

  1. 不知道為什麼要賺錢的人。
  2. 金錢焦慮,總是覺得錢不夠用的人。
  3. 開始在思考要退休的人。

記憶股息

這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概念。

在回想過去的某個時刻時,也會從回憶中獲得喜怒哀樂。換句話說:除了當下的感官刺激外,在往後的人生中,無論何時何地,都能從記憶中再次提取部分的「體驗」,這就是「記憶股息」。

這讓我聯想到「日記」的價值,我一直認為日記就像是「人生中的書籤」,透過文字紀錄當下的時空背景和情緒起伏,在日後能透過閱讀文字,身歷其境地回到這個時刻

那種穿越時空的感覺,我認為是相當特別的體驗。

掌握「記憶股息」後,書中補充了兩個有意思的概念:

  • 我們應該儘早創造體驗,享受更多股息」:

    越早創造回憶,就有越多機會能夠藉由回憶提取記憶股息。

  • 記憶股息是雙向的」:

    與所愛的人共同創造體驗時,其實雙方都會累積回憶。

    有時候,重要的並不是「你得到什麼?」,而是…

    你希望對方如何記住你?


「人生」是個人體驗的總和

書中引用了另外一本書:「跟錢好好相處」的說法:

所謂的人生,其實是由你的個人體驗組合而成。

在生命的尾聲,擁有多少錢財並非重點,在晚年能帶給你慰藉,不會被生理狀況限制的,其實是過往的「體驗」,也就是「回憶」。

而作者在書中大力提倡 :

賺錢的目的,就是拿「金錢」去累積「良好的體驗」。

相較於購買實際存在的「物品」,投入資源來購買「體驗」,能夠獲得更多快樂。

原因是購買實體物品時,快樂會隨著時間持續下降,例如物品漸漸達到使用年限、因為環境的變動功能不再適用…

反之,購買體驗則會因「記憶股息」而持續收穫快樂。

我覺得這個觀念大大地改變了我的金錢觀。

為什麼要賺錢?錢該怎麼花?這類問題雖然還沒有答案,但似乎沒有那麼虛無飄渺了。


體認萬物並非永恆,帶著意圖過生活

世上有一個簡單、直覺,卻很容易被忽略的概念:萬物都會有消逝的一天

有些事情,在生命中的某個時間點以後,就再也無法去做,而這個時間點,我們不見得能事先掌握。

在書中提到一項實驗的結論相當有意思 :

以「時間有限」的思維去生活,不論你做了什麼選擇、得到何種結果,都會過得更快樂一些。

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到較遠的地方旅行時,通常容易有難忘的體驗:

因為時間有限,我們會做好功課、安排行程,有意識的做出每個決定。

回頭思考,如果希望提高日常生活的品質,試著跳脫自動駕駛模式,帶有意圖的做每一件事,是否就能帶來更好的生命體驗呢?


「低風險容忍」和「單純的恐懼」是有區別的

我常會把「低風險容忍」和「單純的恐懼」混淆。

「低風險容忍」指的是因為生理年齡、家庭角色、資產配置等因素,導致你承受失敗及風險的能力下降。

面對艱難的選擇,該如何判斷自己是「無法承受風險」還是「單純的恐懼」造成卻步呢?

書中的建議是:

「凡事往最壞的情況想,最壞的情況是什麼?」

通常會發現答案並沒有那麼可怕。

舉例來說:當每年的租約到期時,我一直都不太敢面對可能要搬家這件事,過去總以為自己是「無法承受變動」,但其實「搬家」失敗的後果是什麼?對我來說可能是重新搬家就好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我其實並非「無力承受風險」,而是「單純害怕改變」。

或許我該做的應該是直面自己的恐懼,找到自己為什麼會害怕?



See Also